高媚、杨晓兰:激励机制的奥秘:基金经理如何影响股票错误定价

发布时间:2025-03-21浏览次数:10

在金融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委托各类基金间接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投资者(委托人)与基金经理(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例如,投资者关心投资收益,基金经理则更关心个人报酬。这就是基金管理实践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委托代理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损害委托人利益,也影响资产定价和市场效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思路是合理地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公司治理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较少关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尽管早有文献提出股票错误定价现象可能源自基金经理委托代理问题,但有关基金经理不同激励机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一直缺乏讨论。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的股票交易实验,探索基金经理激励机制与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的股票交易实验,通过引入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两类角色构建了尽可能模拟现实基金经理投资模式的决策框架,进而研究基金经理激励机制与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基金经理的绩效,对基金经理分别采用三种激励方式:线性激励(按绩效比例提成)、凸性激励(对高绩效进行奖励)和凹性激励(对低绩效进行惩罚)。在三种情况下,市场都出现了股票错误定价现象。与线性激励相比,凸性激励和凹性激励导致了显著更高的错误定价;(2)基金经理风险偏好水平和过度自信水平均为激励机制影响股票错误定价的作用机制;(3)激励机制是通过影响基金经理风险选择行为而非羊群行为,进而影响股票错误定价。

    本研究探索了微观层面基金经理激励机制设计和宏观层面市场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从基金公司激励制度设计角度,为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行为,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一定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科学贡献体现在:(1)本研究在实验设计中创新地同时引入了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刻画了委托代理关系下基金经理面对的赎回压力,更深入探索激励机制对基金经理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2)本研究探索了微观层面委托代理背景下基金经理激励机制设计和宏观层面股票市场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市场错误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3)已有研究分别发现激励机制会影响基金经理的风险选择行为和羊群行为,本研究利用实验数据对这两类观点进行了检验和比较,丰富了相关理论的进展。

本文原文《基金经理激励机制与股票错误定价——一项实验研究》载于《管理科学学报》2024年第27卷第6期,作者为高媚,杨晓兰。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